“我们从小看的书和历史剧里都有提到嘉峪关。古时没有钢筋和水泥,能盖成如此坚固的城墙真的很不容易。能够站在这里、踏着历史的古迹,感觉很激动。”从嘉峪关城楼上下来后,台湾东森新媒体ETtoday副董事长马咏睿告诉记者。
7月21日下午,“丝路风采 如意甘肃”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一行来到嘉峪关,观赏“天下第一雄关”的英姿。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西端起点,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目前看到的嘉峪关有80%的部分依旧是600年前的古城墙,其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近年来,嘉峪关更是因为一位网红“关长”圈粉无数。
(资料图片)
关长是明朝时期嘉峪关最高军事长官。在古代,嘉峪关作为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来往的行人在通关时,守关的官员会检验过关者的身份,并为其颁发相应的通行凭证,就是所谓的“关照”,而这也是“多多关照”一词的由来。
如今嘉峪关的“关长”名叫李森,他在嘉峪关景区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对这里的历史文化十分瞭解、也很有感情。光头络腮胡、身披甲胄、手握狼毫是李森专门打造的“关长”扮相。要来李森“关长”这里“通关”的游客,都要说清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关外做什么,核验通过后,“关长”会用毛笔在“关照”上写上游客来源地的城市古称。
采访团的台媒记者严佩瑜顺利拿到了“关照”,“我要去关外卖台湾珍珠奶茶”,严佩瑜说。得知佩瑜来自台北,“关长”李森在“关照”上写上了“艋熔”,这是台北的古称。
李森对古地名非常瞭解和熟悉,据他介绍,这些知识是通过日常与游客的互动积累的。“台南古称承天府,金门古称乌海”,谈起台湾的古地名,李森信手拈来。除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李森还学习了二十多种语言的简单用语,在外国游客来的时候,李森也可以跟他们互动,向他们介绍嘉峪关的历史文化。
网红“关长”一直在以他的方式坚守着对嘉峪关的爱和传承,即使如今已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的“红人”,李森仍然不为所动,“守在这里把工作干好”就是他的淳朴心愿。
除了李森,“守关人”曹文娟也十分热爱在嘉峪关的工作。“虽然我在这里工作,但每一次来到关城里,我的心情都十分澎湃。我们对于这里十分有感情,在这里工作一点都不会感到枯燥。”
曹文娟十分欢迎台湾同胞前来参观,她表示,在嘉峪关可以从更深程度上瞭解长城文化的起源,感受长城文化、丝路文化和边塞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台海》杂志社社长、主编连月美是第二次来到嘉峪关,尽管如此,她依然十分震撼。“能在茫茫旷野中建筑这样一个关隘真的十分不容易,我对古人的战略思想和建筑工艺感到敬佩。”
“丝路风采 如意甘肃”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由国台办新闻局与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举办。从7月16日至24日,两岸及香港23家媒体的43名记者会深入兰州、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地采访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